近期,一起与手机号注销相关的案件被曝光,令人震惊。据报道,一位年近七旬的刘某老人,为了方便存取拆迁款,曾在银行办理了一张储蓄卡,并购买了一张 153 开头的手机卡。随后,他使用这张手机卡注册了某支付软件账户,并将储蓄卡与之绑定。
然而,仅仅过了五个月,刘某觉得这张手机卡长期闲置太浪费,于是决定将其注销。然而,他并未意识到这一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。
直到 2023 年,刘某急需用钱时,才想起那张储蓄卡里还有近 60 万元的存款。然而,当他前往银行查询时,却被告知卡内的钱款已被陆续转出。刘某震惊不已,立即查询流水数据,发现这些钱款是在 2021 年至 2023 年间,通过其原手机号所绑定的支付软件账户被转走的。
刘某立即报警,警方调查后发现,原来那张 153 开头的手机卡在 2021 年被重新投入市场,并被杨某购买并注册使用。杨某在注册支付账户时,意外发现该号码已绑定了刘某的储蓄卡。他利用这一漏洞,通过多次、小笔的转账方式,将刘某的 59 万余元存款全部转走。
经过检察院的提起公诉,杨某最终因盗窃罪被判处三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,并罚款 10 万元。同时,杨某的家属也退赔了刘某的全部损失。
这起案件再次提醒我们,注销手机号时务必解绑所有相关账号。为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,我们可以通过工信微报、中国信通院等微信公众号,以及支付宝一证通查小程序等方式,查询并解绑手机号绑定的账号。只有做到这些,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和财产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