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幕作为智能手机与大家产生交互的第一步,一块高品质的屏幕可以直接决定大家的使用体验。而在屏幕的发展过程中,为了给大家带来更好地体验,手机厂商和屏幕厂商也一直在努力。
近几年,手机屏幕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,不仅屏幕尺寸越来越大,屏幕材料也在不断的革新。不少小伙伴发现,虽然现在的屏幕显示效果越来越出色,但同样也会暴露一些更大的问题,那便是屏幕变得越来越脆弱,维修价格越来越高。接下来,笔者将为大家带来一件屏幕以外损坏后可能会发生的问题。
不同材质,不同效果
再开始之前,我们先来大致回顾一下手机屏幕的发展历程。手机上的屏幕材质主要分为 LCD 和 OLED 两种,LCD 全称为“液态晶体显示器”,是介于固态与液体之间的物质,自身无法发光,需要借助额外的光源才能发光。
OLED 屏幕自身含有二级发光管,可以自己发光,无需借助额外光源,屏幕自身也可以做得很薄,为手机节省更多的空间,OLED 屏幕还能提供更艳丽的显示、广视角、高反应速率等优势。
相比传统的 LCD 技术,OLED 屏幕的液态结构可以保证屏幕的抗衰性能,并且具有 LCD 不具备的广视角,可以实现超大范围内观看同一块屏幕。反应速度也是 LCD 屏幕的千分之一。并且 OLED 屏幕耐低温,可以在-40℃环境下正常显示内容,发光效率更高、能耗低、生态环保,还可以制作成曲面屏。
屏幕脆弱,重摔必坏
众所周知,本站最近开始制作一项大型真人真实拆机类节目,为了探寻手机的内部结构,为大家自己修手机提供帮助,不惜重金推进该项目。恰巧,小米13 系列发布,该机的拆解项目也正式提上日程。
如今,不少产品都具备 IP68 级别的防尘放水,为保证手机绝对的气密性, 新机在出厂时就被打上原厂的防水胶以及防水材料。而小米 13 系列在发布之初就提到,全系标配 IP68 防水的特性,这也为我们本次拆机增加了不少难度。
在我们拆卸屏幕的过程中发现,即便是屏幕得到了充分的加热,小米 13 屏幕与边框间的防水胶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粘性,想要将屏幕成功的取下来,就需要一定的外力加持,正因如此,我们本次的拆机失败了,小米 13 的高端屏幕“漏了”。
可能很多小伙伴也经历过漏液的现象,毕竟现在大部分的智能手机均采用的是 OLED 屏幕,在跌落、磕碰等受到外力强力挤压后,屏幕内部局部就会损坏,液晶体便会慢慢渗漏,一段时间后屏幕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斑块。
漏液不可怕,需正确处理
在手机屏幕发生以外损坏后,很多小伙伴对第一时间应该做什么并不是很清晰。事实上,在屏幕出现“漏液”的情况后,我们首先应该将手机内部的 SIM 卡拔出,然后再将手机放入冰箱冷冻层进行降温。
当手机从冰箱取出后,可以放在干燥通风处静置一段时间,确保机器因冰箱冷冻后产生的水气完全消失之后,再插上电池正常开机。所谓的屏幕“漏液”,并非是屏幕“漏了”,而是因为外部强烈的震动导致液晶分子排列混乱无法正常的工作。而处于低温冷冻的环境中可以重新排列液晶分子,恢复正常的使用功能。
当然,如果大家的屏幕损伤和我一样非常严重,放在冰箱已经无法拯救屏幕了,我们就要尽早去售后更换屏幕总成。官方授权售后的优势在于更换屏幕更加放心,虽然价格更高,但是我们可以更换到官方原厂屏。如果大家去外面手机店自行维修,就要注意手机店更换的外屏是否为官方原厂屏,如果要是换成了副厂屏,那么屏幕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。
笔者有话说:
屏幕碎裂的情况在大家的用机生活中不在少数,可能不经意的磕碰就会导致屏幕“漏液”,当大家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不用慌张,可以尝试上述的办法进行临时补救,如果效果不佳,大家再去售后换屏幕也不迟,当然如果想借此机会换一部新的手机也没问题,现在性能强悍性价比高的产品也不在少数。